北京启动今冬明春水务工程建设 西郊砂石坑可挡西部百年洪水下泄入城 凉水河和清河将再现碧波荡漾 众人正在凉水河道中清淤。 京华时报记者范继文摄 京华时报讯(记者文静)昨天,凉水河清淤工程开工,当天全市11个区县重点水务治理工程集体动工,以此拉开今冬明春首都生态文明水务工程建设序幕。全市11个区县近4000人积极参加本地区水务工程建设,掀起水务工程建设热潮。
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首都生态文明水务工程建设,重点开展城市河道清淤、中小河道治理、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再生水厂建设改造工程、雨洪调蓄工程建设以及雨水泵站改造六类工程建设,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安全和水环境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镇防洪排水安全,为实现河湖水系连通及循环利用奠定基础。北京市水务局介绍,按照计划细分为六大重点工程项目和两处行洪河道治理工程,其中六大工程包括中心城河道清淤、中小河道治理、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中心城区5座再生水厂建设、中心城雨水泵站改造工程。
两大河道治理分别是凉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清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按照计划,北京城市河道清淤工程将以中心城区11条89公里河道清淤为突破,利用今冬枯水季节对中心城河道11条段89公里进行彻底清淤,计划清除淤泥66万立方米,恢复中心城河道排洪能力,确保中心城区雨水畅通,形成滨水绿道。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城市河湖包括昆玉河、护城河、通惠河等13条123公里河道,承担着市区主要行洪排水、水环境景观任务。
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大量施工渣土和污水随降雨进入河道,特别是去年“7·21”之后,河道淤积加重,不仅影响行洪,而且底泥含有的污染物是河道周边“脏、乱、臭”的主要原因,影响城市生态环境。
经调查,括通惠河、永定河引水渠、南护城河等。去年“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北京市启动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的“三年四个阶段”的水利工程建设,实现1460公里中小河道达标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如今,第一阶段34条段280公里、流域面积58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道治理任务已基本完成,完成土方疏挖1700万立方米。目前,第二阶段水利工程建设正在推进。在今冬会战中,本市将建设槐房、北苑、清河第二、定福庄、高安屯等5座再生水厂,近期将陆续开工。其中槐房、北苑2座为地下式再生水厂,清河第二、定福庄、高安屯3座为全封闭式再生水厂。 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苑二期和槐房再生水厂建设为地下再生水厂,主要处理构筑物在地下,地上将建筑、水面、植物、道路、景观墙有机结合在一起,建成湿地和绿地,这也是本市第一批地下污水聚合氯化铝处理厂,可有效隔绝臭味;清河第二、高安屯和定福庄3座再生水厂建设为半地下再生水厂,对污水聚合氯化铝处理构筑物全部进行加盖封闭。所有再生水厂的臭气实现有组织的处理,做到“全封闭、全收集、全处理”,除臭指标执行最严格的标准要求,符合《城镇污水聚合氯化铝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废气排放一级标准要求。
今后,这些新建的再生水厂从地表看,犹如城市花园,绿草如茵,景色优美,能够有效提高周边的绿化率,改善生态环境。5座再生水厂将于2015年底建设完成,新增生产能力158万吨/日。中心城区的再生水生产能力将达到433万吨/日,再生水出水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水质四类标准,再生水成为北京的第二水源,将为环境、工业、农业和市政杂用提供稳定、可持续的保障。
凉水河与清河是北京“一南一北”主要的行洪排水河道,通过今冬明春的重点治理,这两条河道水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凉水河全长73公里,主要问题是存在污水直排12处,日排污水20万吨,河道违建14处,整体绿化品质低、环境差等。今冬明春将重点对凉水河城市段实施截污治污、河道清淤、拆除违建、建设滨水绿道和进行水源调配等措施,最终在京南形成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城市河道生态景观。清河存在污水口25处、雨污合流口约200个、河道违建集中区域9处。今冬明春将铺设9公里的截污管线,将清河沿岸6处污水口截流引入清河第二再生水厂,对下游12公里河段的污泥进行清除,铺设16公里人工湿地管线,沿河拆迁拆违9处,建设47公里的滨水绿道,建设4处水循环工程,让清河水流动起来、循环起来,大力改善清河水环境。西郊砂石坑可挡百年洪水入城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要求,北京中心城防洪采取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措施。 西蓄工程包括西郊雨洪调蓄工程(620万立方米)、南旱河地区调蓄工程(280万立方米)和玉渊潭调蓄工程(60万立方米),其中玉渊潭调蓄工程已建成。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冬明春,本市将对西郊砂石坑进行整治,建设西郊雨洪调蓄工程,增加调洪能力620万立方米。 西郊雨洪调蓄工程不仅可拦截西部地区27平方公里的洪水不进城;还具备存蓄南水北调来水条件,调蓄水量回补西部地区地下水;此外,该工程建成后,相当于新增水面30公顷,通过截污绿化,将形成生态景观,供居民休闲。同时,本市还将规划建设从南旱河到永定河50公里的西部地下排蓄廊道(400万立方米),不仅可以解决南旱河地区的洪水蓄滞难题,而且可以彻底解决整个西部地区防洪排水问题,防御西山洪水,确保中心城防洪安全。
据悉,本次西蓄工程分洪规模按永引渠杏石口节制闸以上100年一遇洪水不下泄设计,分洪、蓄洪工程规划标准为100年一遇。 各区县将在小区、公园、绿地、道路等区域因地制宜建设雨洪利用工程,实现雨洪水的循环利用。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目前,第一阶段工程已经完成。 2014年汛前,完成第二阶段即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阶段建设任务,其中输水工程6项、调蓄工程3项,水厂工程11项,智能化管理系统1项。任务完成后北京将具备接纳年调水10亿立方米的能力。
目前正按计划推进。据悉,南水北调第三阶段将在2020年前,全面完成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具备接纳年调水14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将和地表水源、地下水源一起,构成北京市“三水联调”的水源保障格局,将有效缓解首都水资源紧缺局面。
根据中线工程建设总体安排,明年春季京石段工程将暂停输水进行检修及验收,届时需切换密云水库水源向城区供水。100西蓄工程分洪规模按永引渠杏石口节制闸以上100年一遇洪水不下泄设计,分洪、蓄洪工程规划标准为100年一遇。20凉水河全长73公里,主要问题是存在污水直排12处,日排污水20万吨,河道违建14处,整体绿化品质低、环境差等。55座再生水厂将于2015年底建设完成,新增生产能力158万吨/日。
本文由:聚氯化铝 http://www.jingshuiji.cc 整理发布
|